推薦語
《根莖葉花》,從書名到內容,都是我心目中,最理想、最希望讀到那種地方書寫的形態,強調形式的多樣、切入的空間元素盡量窮盡各組成部分、議題關切多種生活的尺度,還特別強調城市的變動不居。像談花,要摸出造就花的不同部分,也要記得,其實沒有「花」,只有flowering,諸多元素構成了眼前所見的。
──黃宇軒
植物生死有時,離水離根便無法久存,然而花語綿長,梁莉姿、盧卓倫、勞緯洛、李日康、陳苑珊、黃怡、李昭駿、余婉蘭八位文學作家以花寄意,以地貌作敘,在考據與歷史間添足了細膩的情感,一枝花裡看到世界、看到過去,也看到人以花言情,畢竟有時候送花,所求的不過借寂靜之文,傳遞語言之外的各種美意與傷感。
花墟的未來仍是未知之數,近年的活化騎樓計劃,精緻的精品花店與時裝設計進駐花墟,到底會不會成為另一個仕紳化的地域,或者像雀仔街那樣被圈劃起來,但植物最讓人嚮往的,不就是其向陽而生,生生不息之姿嗎?
──洪曉嫻
書籍資料
作者(創作部分): 梁莉姿、盧卓倫、勞緯洛、李日康、陳苑珊、黃怡、李昭駿、余婉蘭
作者(紀實及訪問部分): 吳騫桐、吳卓恆、陳子釧、馮曉彤、黃仲廷
受訪者: 信芯園、悅軒花藝、明記書報社、Vaudeville and Burlesque、本土研究社
顧問:何杏園
編輯:吳騫桐、陳子釧、陳家朗
書籍設計:Sharon @timecrosssection
策劃及出版:閱讀時代 Hong Kong Bookera
出版日期:二〇二二年十月初版
ISBN︰978–988–76506–0–7
編者簡介
閱讀時代 Hong Kong Book Era
這是猛風吹拂的時代;這是需要閱讀的時代。
2020年,「閱讀時代」進駐旺角花墟,成為這城一間小小的樓上書店。彷彿風鈴草,搖曳,既逆即順,向人傳出柔韌的無聲之語。
Email: [email protected]
Facebook/Instagram: @hkbookera
目錄
推薦序
黃宇軒/書寫地方,就是書寫無窮的軌跡與相遇
洪曉嫻/生死有時,花語綿長
編者序
播植文字
一:植卉盛放時,鬧市夾縫間的花墟
離水/梁莉姿
界限處的花墟,流變不斷/吳騫桐
開叔的新年/盧卓倫
農民告別花墟時──本地花農口述札記/吳卓恆
在花墟道尋找張愛玲/勞緯洛
傳統花店的手紮花籃──訪悅軒花藝/陳子釧
二:活化前後,新舊交錯的唐樓群像
不在場證據/李日康|
太子道西唐樓群:「活」出來的空間/陳子釧
雌花妄想/陳苑珊
隱身花墟騎樓底,報紙檔難敵報業式微──訪明記書報社/馮曉彤
饋贈開花植物生殖器之必要/黃怡
新式花藝店:走一種屬於自己的風格──訪Vaudeville and Burlesque/馮曉彤
三:變與遷,依傍此墟的城市規劃
球場上的人/李昭駿
由花墟球場到旺角大球場,回望香港足球史/黃仲廷
鳥局/余婉蘭
油旺重建即將抹滅一切?花墟增建水道公園的危機——訪本土研究社/吳騫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