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書名:Extending the Local: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s in East Asia as Sites of Connection and Communication
作者︰張鐵樑
翻譯︰陳珈賢(第一章)、Rina Lee(第二章)、LEUNG Tsz-kit 梁子傑(第三章)、楊穎婷(第四章)、徐慧琪(第五章)、何樂生(第六、七章)
譯稿編輯:李俊儀(Li Chun Yi)
編輯及譯文審訂:譚以諾、謝莉娜
美術設計︰蘇麗平、許維倫(mmmmor studio)
版次︰2024年12月初版
ISBN︰978-988-70723-1-7
頁數:300
定價︰HK$138
作者簡介
張鐵樑(1983–2020)
嶺南大學視覺藝術哲學博士、紀錄片製作人、獨立電影研究者及策展人。他曾任教香港各院校的電影課程,教授電影欣賞及紀錄片製作的課程。他多年來策劃影展及監製紀錄片之工作,對推廣本地獨立電影及紀錄片發展殊為重要。他於2017年發起「香港真實影像協會」,舉辦包括「香港紀錄片回顧專題:八十至九七」在內的紀錄片節目,不單致力推廣本地紀錄片文化,更把外地紀錄片文化帶到香港,讓香港觀眾得以接觸到周邊以至世界的紀錄片創作。
目錄
推薦語
Preface by Mette Hjort
代序中譯(文/樂美德)
第一章:打開東亞紀錄片電影節研究之缺口
第二章: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──聯繫地方、建構電影節社群及持續擴展
第三章:中國紀錄片交流周──如何獨立,怎樣地下
第四章: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──博物館影展的展示、教育和存檔
第五章:華語紀錄片節──定位於全面華語和香港本地之間
第六章:本土性和本土
第七章:結語
附錄一:參考片目
附錄二:香港的電影節
附錄三:訪問及參與式觀察日程
附錄四:各電影節組織詳情
附錄五:投片及選片詳情
附錄六:華語紀錄片節入選競賽影片之製作地
參考書目
推薦語(按名稱筆劃序)
鐵樑是亞洲影展研究的先驅,他開創性地將日本、中國、香港、台灣四地的紀錄片影展並置,論述影展策展作為一種方法與實踐,如何能「擴展本土」。在他充滿熱情的書寫中,關懷的是文化本土性如何保存與傳播,以及紀錄片中的「動能」能如何串連與延續。他的研究有着開創性的意義,時至今日仍然別具價值,誠摯推薦給影展人、文化人與電影工作者!
──林才材,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,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研究策展處處長
與張鐵樑認識源於香港獨立電影節的「小川紳介回顧展」,後來才知道他不單對紀錄片有興趣,對紀錄片影展也甚有心得,《擴展本土》一書不但對各重要亞洲紀錄片影展有深入的研究,更探討香港作品在其中的位置,在人人都只把電影節看成宣傳策略的今天,阿鐵的見解,彌足珍貴。
──崔允信,前影意志藝術總監
讀張鐵樑這書令人百感交集。
驚喜的是,此學術著作深入淺出,資料豐富齊全,又寫得趣味盎然,無論對學者或普通人如我,都非常可讀。
書中研究了四個影展,其中兩個,一在北京,另一在香港,現都已成歷史。當年的情況由鐵樑娓娓道來,讀後真令人不勝唏噓。
同時令人感慨的,當然是鐵樑的離開,幸好他留下一部重要的著作給我們。此書不但保留了香港過去的一部份,也保留了他在我們的心中。
──張虹,香港紀錄片導演
本書探討東亞紀錄片電影節,令人期待已久。它不僅是一項基礎研究,分析了主要影展的歷史、使命和特點,還進深地推動電影節研究的多元化,將焦點從劇情長片和歐洲電影轉移到紀錄片中。本書結合檔案研究、訪談和參與式觀察,敏感而合乎倫理,它的研究方式將會是未來相關研究的基準。
──裴開瑞(Chris Berry)、倫敦國王學院
本書討論的紀錄片電影節,憑藉它們獨特的形成歷史、創新的發掘工作,及其對真實的堅持追求,啟發了世界各地的影展。它們深深扎根於本土社群,從本地獲得力量,但又將全球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,並對他們產生影響。鐵樑是一位開拓性學者,他看到紀錄片電影節的獨特貢獻,並在他開創性的研究中,表達了他的看法。我們一直在向他學習,以往如是,日後也一直如是。
──羅達諾娃(Dina Iordanova),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環球電影榮休教授、《電影節年鑒》(Film Festival Yearbook)出版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