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個腦返學:藝術與生活的學習之旅

送貨

Quantity

Sold: 92

Summary

+
書籍簡介    《帶個腦返學》將作者楊秀卓十年間在《星期日明報》的專欄文章輯錄成書。   楊秀卓八十年代開始藝術創作,九十年代轉為站在教室的視藝老師。   他講藝術教育,其實是想講生活。由「香蕉」到「PM2.5」、由個人尋夢到傷痛療癒、由街道風景到城市生態、由工人到不同能力人士⋯⋯   輕描淡寫我城的文化故事:由五十年代到千禧,把失去的隨着記憶重現。   豐富的藝術家例子和藝術知識,穿插在人與事之間,遊走於不同年代和地區之中。   178件不同媒介的學生作品,過百幅素描,極具創意和充滿叛逆色彩,反映着一代青少年的心聲,述說着既是個人,也是一個年代的香港故事,是六百多頁書的精華所在。   本書超越藝術教育範疇,是一次思考與學習之旅。   推薦語 楊秀卓好努力透過視藝科教學,嘗試改變what is(現實),創造what ought to be(理想/應該係咁嘅)。因為視藝科冇教科書,楊老師需要自備教材,佢從古今中外、歷史地理、宗教、語文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地理、通識、數學各科目抽取課題⋯⋯由文學到食物,統統都讓楊老師用作視藝科嘅內容,成為課堂上嘅題材,讓學生從多方面嘅體驗中建構知識。佢帶同學去睇畫展、舞台劇;鼓勵學生到商場公園創作,去上水旺角深水埗觀察地踎茶樓食飯,到油麻地「活化廳」,畀學生睇剪報、電影,邀請罷工工人到學校主持週會及文學家到校主持工作坊;支持學生到北區圖書館示威,抗議圖書館缺乏與藝術相關的讀物。 楊老師呢本書有好多充滿智慧嘅金句或段落,睇下得唔得到你嘅共鳴。如果有,你讀呢本書,你會愛不釋手。 ──莫昭如 楊秀卓是一個很「火」的人,他的學生如是說。 楊秀卓運用個人閱歷和藝術文化去點火,不只是在造就一些藝術家,更重要是造就更多年青人透過藝術去認識自己、社會和世界。他們生有更強的觸覺和開懷去面對日益破落的時空。他們培養了更強的批判和獨立思考能力,更具創意地處理自己和別人在生活上和生命的難題。楊秀卓是星星之火,他的學生也是星星之火。在偌大的灰暗世界,實在需要很多很多星星之火去照亮和燃燒,讓在燎原之後,百物重生和叢生,百花齊放。 ──馮美華   書籍資料 作者:楊秀卓 統籌:AB 責任編輯:楊天帥 編輯:蔡寶賢 校對:KH 設計:西奈 出版社:humane archive limited 出版日期:2022 年 9 月 印刷廠:l. force printing company limited ISBN:978-988-76307-1-5 Book A : 978-988-76307-2-2 Book B : 978-988-76307-3-9 定價︰HK$388 作者簡介 楊秀卓,香港大學畢業,主修比較文學、藝術史。 從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,曾在美國跨國公司任職會計,見證過新自由主義經濟的興起,及各大財團以全球化之名掠奪他國的資源。其間,業餘搞藝術創作。 屬嬰兒潮一代,飲香港文化奶水長大。由在後巷飛髮、舖看公仔書《財叔》開始,到《兒童樂園》、《突破》、《學苑》、《文化新潮 》、《號外》、《七十年代》、《現代青年人週報》、《電影雙周刊》、《越界》、《打開》、《文化現場》、《E+E》、《SEE》、《Meta-global》、《瞄》、《 跨時》、《 字花》等。對世界充滿好奇。 長期活在舒適區,旁觀他人的痛苦。 教書就是創作,以不華麗的風格入手,掩飾潛藏深處的一份歉疚。存在,原來也是一種視覺形式。別無選擇,必須如此。 目錄 【Book A】 自序 推薦序 推薦序──莫昭如 推薦序──馮美華 第一章:城市二三事 公共與藝術 「實Q」治港 公園(一):旅行 公園(二):記憶 分秒必爭 知識與創意 「剪影」 看見黃色 面目模糊 面貌 病毒 逃亡 做到彎腰 情深一吻 移動的彩虹 符號再造 透明的天使 尋人 街頭Cosplay 距離 障道中起舞 City By Numbers 第二章:我有話要講 手手相印 髮髮相連 枕頭 一把火 土鳳凰 大不同 大肥肉 女兒身 出路 可以的話 豬心與花瓣 生涯規劃 用完即棄 白日夢 性騷擾 肥女人 假髮、蝴蝶 帶個腦返學 愛情如垃圾 照片、鋼琴 夢想 撕裂再縫合 燒掉上學的日子 燒焦的致瑰 藥水膠布 愛情就是宗教 第三章:身體會說話 乳房的歷史 女體 自拍遊戲 看不到的身體 分裂的我 手的伸延 文字、身體、城市 行屍走肉 吐魚 扭曲的身體 男生女身 異形 結婚 腳底工人 壓抑的慾望 長辮 第四章:我鍾意我城 鴨寮街 六十年代香港 上水新康街 曾灶財 說不出的未來 46664/27/95 地產霸權 老人(一)──日常 老人(二)──孤獨 老人(三)──死亡 自來朲 你我垃圾何其多? 忘了,忘不了 牀與數字 雨傘 停車場 殺弱 淚水 聲音載體 眾聲喧嘩 街道對話 新移民 繁華的代價 露宿者 藝術與時代 【Book B】 第五章:明天會更好? 地球好危險 三年 近在天邊,遠在咫尺 微膠粒 漂流木 樹木.地土.人 7,000 棵橡樹 人禍.藝術 反核 木、林、森 王久良 生態難民 白色墳墓 波變 城市病了 海洋大災難 國際土壤年 無處不在 買衫 Mirele Laderman Ukeles 水中央 Olafur Eliasson PM 2.5 第六章:我吞了什麼 吃的態度 曲奇餅 朱古力 吉列魚柳 厚多士 種子壟斷 種子銀行 北極種子庫 吃與土地(一):「五星級」食物 吃與土地(二):甘蔗乙醇 吃與土地(三):蔗糖 吃與土地(四):糕點 有情飲水飽 食物畫 香蕉(一) 香蕉(二) 香蕉(三) 記憶與遺忘 排泄物(一) 排泄物(二) 幫湯 衝突廚房 第七章:火燒現成物 尿兜 假髮與球拍 鉛筆與椅 物件的文法 繩、撳釘、掃把 刀與土地 內臟 心靈之旅 戰艦與T-back 吊書 利是封柱 男廁衛生巾 社衫 花、木櫈 匙羹、叉 Bra-Bra 校園 Ideal School 第八章:與工人相認 工人 爸爸是工人 世界工廠 富士康 工人玩音樂 推門與花朵 第九章:Outsider Art 超級靚女 有價有市 分裂天才 讓街坊看見 廿四人的傑作 包櫈 抑鬱症 第十章:喜怒哀樂事 劉可儀(S3,2011–2012年) 朱蔚嵐(S3,2007–2008年) 江心怡(S4–6,2011–2014年) 石崎靜(S4–6,2011–2014年) 萬斯雅(S4–6,2011–2014年) 莫婷(S4,2006–2007年) 葉詠詩(S4–6,2009–2012年) 蕭恩霖(S4,2006–2007年) 鍾美千惠(S4–6,2009–2012年) 何霞(S4–6,2011–2014年) 吳倩雯(S4–6,2009–2012年) 徐韻怡(S4–6,2011–2014年) 梁瑩瑩(S4–6,2011–2014年)

You might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