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莖葉花──花墟的記憶與想像

送貨

Quantity

Sold: 24

Summary

+
書籍簡介    經年以來,花墟生態流轉不斷,彷彿暗指這城的權力游移,亦側影庶民耕耘的韌性與生命力。扎根旺角花墟,我們以書店為座標,虛實相輔地述說一個關於花墟的香港故事。趕於花卉凋謝之先,讓種子化身成文字,對抗遺忘,記錄這個尚未消亡的城市花圃。   《根莖葉花》盼能重新梳理零散的文獻,為花墟的故事留下堅實的紀錄,同時以文學創作的部分,填補那些檔案未能觸及的情感經驗。我們相信,唯有兩者並行,方可呈現出更為飽滿的社區面貌。全誌共分為三輯:〈植卉盛放時,鬧市夾縫間的花墟〉聚焦於花墟的歷史及現況,考察箇中變遷;〈活化前後,新舊交錯的唐樓群像〉細說墟旁太子道西戰前唐樓的故事,探問歷史建築及活化計劃的意義;〈變與遷,依傍此墟的城市規劃〉稍微拉遠至墟市外圍的警察會球場與旺角大球場,以至墟內的水渠道與園圃街雀鳥公園,歷來的流變,如何形塑著各人的生命?油旺重建的計劃,又將為花墟帶來甚麼轉變?以墟市為中心,我們希望能帶領讀者逐步走遍花墟社群,於街巷遊歷,從歷史探索,以創作分享經驗情感,最終以想像,為未來建構一個更為美好的花墟。   坊間響起重建的警號,為花墟命脈添上未知之數。祈願此誌能在讀者心中播下種子,縱使他朝花墟被連根拔起,我們仍有一書憑證,栽植即將遺失的社區記憶。 推薦語 《根莖葉花》,從書名到內容,都是我心目中,最理想、最希望讀到那種地方書寫的形態,強調形式的多樣、切入的空間元素盡量窮盡各組成部分、議題關切多種生活的尺度,還特別強調城市的變動不居。像談花,要摸出造就花的不同部分,也要記得,其實沒有「花」,只有flowering,諸多元素構成了眼前所見的。 ──黃宇軒 植物生死有時,離水離根便無法久存,然而花語綿長,梁莉姿、盧卓倫、勞緯洛、李日康、陳苑珊、黃怡、李昭駿、余婉蘭八位文學作家以花寄意,以地貌作敘,在考據與歷史間添足了細膩的情感,一枝花裡看到世界、看到過去,也看到人以花言情,畢竟有時候送花,所求的不過借寂靜之文,傳遞語言之外的各種美意與傷感。 花墟的未來仍是未知之數,近年的活化騎樓計劃,精緻的精品花店與時裝設計進駐花墟,到底會不會成為另一個仕紳化的地域,或者像雀仔街那樣被圈劃起來,但植物最讓人嚮往的,不就是其向陽而生,生生不息之姿嗎? ──洪曉嫻 書籍資料 作者(創作部分): 梁莉姿、盧卓倫、勞緯洛、李日康、陳苑珊、黃怡、李昭駿、余婉蘭 作者(紀實及訪問部分): 吳騫桐、吳卓恆、陳子釧、馮曉彤、黃仲廷 受訪者: 信芯園、悅軒花藝、明記書報社、Vaudeville and Burlesque、本土研究社 顧問:何杏園 編輯:吳騫桐、陳子釧、陳家朗 書籍設計:Sharon @timecrosssection 策劃及出版:閱讀時代 Hong Kong Bookera 出版日期:二〇二二年十月初版 ISBN︰978–988–76506–0–7 編者簡介 閱讀時代 Hong Kong Book Era 這是猛風吹拂的時代;這是需要閱讀的時代。 2020年,「閱讀時代」進駐旺角花墟,成為這城一間小小的樓上書店。彷彿風鈴草,搖曳,既逆即順,向人傳出柔韌的無聲之語。 Email: enquiry@hkbookera.com Facebook/Instagram: @hkbookera 目錄 推薦序 黃宇軒/書寫地方,就是書寫無窮的軌跡與相遇 洪曉嫻/生死有時,花語綿長 編者序 播植文字 一:植卉盛放時,鬧市夾縫間的花墟 離水/梁莉姿 界限處的花墟,流變不斷/吳騫桐 開叔的新年/盧卓倫 農民告別花墟時──本地花農口述札記/吳卓恆 在花墟道尋找張愛玲/勞緯洛 傳統花店的手紮花籃──訪悅軒花藝/陳子釧 二:活化前後,新舊交錯的唐樓群像 不在場證據/李日康| 太子道西唐樓群:「活」出來的空間/陳子釧 雌花妄想/陳苑珊 隱身花墟騎樓底,報紙檔難敵報業式微──訪明記書報社/馮曉彤 饋贈開花植物生殖器之必要/黃怡 新式花藝店:走一種屬於自己的風格──訪​​Vaudeville and Burlesque/馮曉彤 三:變與遷,依傍此墟的城市規劃 球場上的人/李昭駿 由花墟球場到旺角大球場,回望香港足球史/黃仲廷 鳥局/余婉蘭 油旺重建即將抹滅一切?花墟增建水道公園的危機——訪本土研究社/吳騫桐

You might also like